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口述历史> 正文>

程东明老师口述历史

发布时间:2021-05-14    访问热度:

(根据记忆,可能有遗漏和错误,欢迎纠正)

我是厦门大学1977级数学系数学专业学生。跟国内所有七七级的学生一样,我们是1978年二月份入学的。1982年一月份毕业,分配到当时的洛阳农机学院。我是2月15号报到,和我一起分来的是我的厦门大学同宿舍的同学林森春。我们安排住在南院学生楼北楼417集体宿舍,两人一间。

当时我们的系叫做数力系,由数学、材料力学、制图的老师组成。数学教研室在医务所三楼东南角的一间半。1983年2月26日搬到二号楼,1983年8月24日又搬到三号楼。后来在三号楼内还换了两三次地方。

我才来半年,1982年8月25日,校名就改为洛阳工学院。当时不叫作“改”,而叫做“恢复”。因为1958年我们就叫洛阳工学院。

大概过又过了一年,数力系拆散,改建基础部。基础部包括马列教研室、体育教研室、外语教研室、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化学教研室等。大约1985年数学教研室也拆解成为高等数学教研室和工程数学教研室。90年代,外语教研室、马列教研室、体育教研室一个一个的分离出去,最后连化学都分出去,于是我们改名叫做数理系。

我刚到洛阳的时候,数学教师有蒋昌丰,章自振,刘济熈,陈朝宗,王素霞,陈维德,孟宪芝,朱学煜,胡生,关洁己,刘素琴,张木通,王履霜,刘纪贤,陈余文,刘经国,王芸芝,罗雁珠,冯子嘉,龚志鹏,陈国英,钟善余,杨万才,高克权,张桂荣。新来:程东明,林春森。

当时洛阳农机学院在七七级学生中选拔了一部分学生组成英语师资班,七八级组成力学师资班,七九级组成数学师资班,数学师资班留校的学生有:王鲁,李汉国,罗敏,刘三明留在基础部,宋亦宏分到自动化系。

后来陆续来的有:张令元,王跃明,高钢锤,郑志,禹建丽,赵力,申欣明,王新,吴勋,余西成,李春生,李晓燕,张金良,陈金兰,李小申,胡晓敏,尚有林,寇俊卿,李保安,李向正,杨德五,李修勇,李灵晓,刘治军,牛艳霞,鲍汉军,秦青,杨森,黄志勇,徐翠霞,王锋叶,王三良,常志勇,张小勇,尤国伟,许丽萍,黄彦辉,刘叶青,薛贞霞,赵紫成,王海军,乔占西,陈洪军,冯爱芬,刘伟庆,李振国,和凌云,刘长河,郑华杰,张海军,郭海刚,张瑞民,武从海,李二强,李培峦,曾庆斌,许建楼,仲从磊,李伟,贾秋丽,郭春娜,蔡定教,贾利峰,殷政伟,张冀,鲁鸽,闫书丽,任俊艳,任颜波,赵丽英,王传丽,陈巧玉,王周峰,张建侠,王天军,蔡伟云,赵利辉,武新乾,宋红伟,王春伟,谷蕊,侯海龙,高娟娟,涂自然,贾小尧,张平,吴玉森,刘璐菊,阮春蕾,徐勇,陈鹏,丁孝全,吴丹,沈思连,张运章,李策策,郝岩,李率杰,郭松涛,王飞,赵晓晓,段萍,唐启立,侯平军,高慧敏,臧彦超,黄元元,张银柯,田玉柱,靳正芬,娄振洛,董晓靖,李钱焕,陈鹏,高珍珍,丁威伟,刘牧华,张刘懿,贾雁兵……

老洛阳农机学院只有三个系,分别称为机械一系,机械二系和农机系,后来(1981年)又成立了自动化系。1981级,只有11个小班,上数学课分成三个大班。总共只有三个主讲教师,其他都是辅导老师。一个小班配一个辅导老师,负责改作业、上习题课、答疑。辅导教师要求跟着大班听大课。80年代初,数学教研室要求每个老师要做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习题集》的每一道题。我刚来的时候就要求一年内做完上面的所有的题。

当时唯一的数学课就是高等数学,没有线性代数,也没有概率。要想主讲非常难。后来每年都扩招。1983级,招17个班。并且83级以后开始上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当时称作工程数学。这样更多的老师可以主讲。因为当时的评讲师的条件就是主讲一门课,不需要写任何论文。评副教授的条件也很简单,只要发表一篇论文,或者给研究生上课都可以。所以,主讲本科课程或者研究生课程,是大家都争抢着去干的工作。

当年的教工食堂就是现在西苑校区的“科大饭堂”的南边一小块,食堂里面只有两张方桌和一个长凳,只有两个人能做长凳,剩下的能够把饭碗放到桌上就挺不错了。很多人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面蹲着吃饭。那时候一般的一道菜是两毛钱,里面汤水很多,菜不多,肉几乎看不到。还可以买半份菜,一毛钱。

食堂对面是牡丹餐厅,也就是现在的退休职工活动室。里面的西红柿炒鸡蛋,0.35元,木须肉和鱼香肉丝也就七八毛钱。我是那里的常客。

80年代中期,由于工作人员忘关掉电源,炸油条的油箱着火,导致整个食堂失火。后来连同北边的小平房一起拔掉,改建成现在的两层楼的饭堂。

现在在北院一号楼的北边还有一个红砖砌的很大的平房,什么标牌都没有,里面像是一个仓库。那是当年的学生食堂,也是我们学校的大礼堂。称为大礼堂是因为上面的确有一个主席台,也可以当成舞台。 学生吃饭就在里面找一块空地蹲在地上吃饭,如果要开全院大会(也就是全校大会),每个老师搬一张小方凳坐着开会。(所以我们一到学校,首先发一个小方凳)。

我是2月份来到洛阳的,当时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个取暖的炉子,炉子的上方接着一个铁皮的烟囱,通到窗户外面。屋子的墙角放了一大堆蜂窝煤。走进房间就有一股呛鼻的味道,但是呆在里面的人都习以为常。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先后在办公楼,教学楼和家属院装上暖气。

我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就在一些期刊上面看到代数几何是一个非常蓬勃发展的,具有非常好的前景的数学学科。于是暗下决心自己将来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个学科需要很深厚的代数基础,于是我大学毕业以后就首先看代数的书籍。1985年的时候,我们学校的书店(现在南院门口收发室)进了四本的Hungerford《代数学》的中文版,是冯克勤翻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买走这四本书的人分别是刘经国,高克权,程东明和宋亦宏。

在这之前,我看的主要是范德瓦尔登的《代数学》。这本书过时了。有了Hungerford的《代数学》以后,我就把所有的精力都要来学习这本书了。这本书总共有800多道习题,我做了其中400多道习题。后来考研、考博的几乎所有的考题都在这本书的范围之内。

当时的工资尽管很低,但是教学工作量跟现在比也很小。所以我可以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为后来的考研,考博和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我也放弃了研究代数几何的念头,就研究代数学了。

结语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富裕了,但是大家不要忘记当年的艰苦奋斗历史。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现在的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